新闻学介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9-24浏览次数:179

新闻学因其年轻,立学不过百年,故于社会科学中不称显学。又因其相对其他社会科学来说,经典学术文献较少,门槛较低,故问鼎者甚众,学派林立。又因其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故观点庞杂,不甚系统,因此有人讥为新闻无学

  但近百年来,新闻学又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的社会科学之一,因其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对于推动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功绩甚伟。当今传媒业发达,与新闻宣传相关联的传媒产业又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新闻学又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今天向大家介绍新闻学,只能张其纲目,得其大要,联系实际,提示一些学习、认知的门径与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多的东西还需要我们用心去看,用实践去检验。

  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新闻学。

  一、新闻学的基本内涵。

  二、新闻学在学术上的演进和在实践中的演进。

  三、传媒影响力与有影响力的媒体。

   一、新闻学的基本内涵

  (一)新闻学和新闻的定义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没有全球统一答案。也不可能有统一答案。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基本内涵的探讨,得出能够启迪思维的认识。

  (二)新闻学的基本内涵。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哲学层面

  这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人是交往的动物,交往是人的基本社会属性,也是人的本性之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专门有一节,题目叫做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深刻阐述了交往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人与人的沟通是适应交往的需求而产生的。这是新闻学的本源。为了适应人类交往的需要,人们必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但由于这个世界如此巨大、复杂而又稍纵即逝,因此从认识角度来讲,必须有一个为人的能力所接受的更为简单的模式,新闻传播应运而生,这就是新闻学的哲学起点。

  2.学术层面

  新闻学主要是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因此历史学的传统对新闻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追溯学术源流,历史学应当是新闻学的祖师爷。但由于历史学是把人类社会当作整体来看,因此其基本认识规律是是从一般到个别,由已知的事实和规律来认识当前的事物。而新闻学是把人类社会当作单元来看,其基本认识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已知的现象和规律,来展示、预示甚至推断事物发展的方向,这又与社会学很相似。其他借助新闻学手段而发展的学术研究,只能是这两个方面的延伸。

  3.运用层面

  新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由于新闻学在实践层面的积累和检验非常及时,这一点与经济学有很相似的地方。新闻学的应用性强于学术性,这个优良传统对于保持这门学科的成长性是非常有益的。优秀的新闻理论家往往都是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人,如西方的路透、普利策、李普曼、特纳、默多克等,中国的梁启超、邹韬奋、范长江,当代的穆青、范敬宜、李希光等。

  4.人格层面

  新闻学是人格与学问相统一的学科。学习新闻学的人,大都希望将来从事记者这一行当。因此这些人往往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是充满理想而又勇于实践的人。反过来讲,也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有可能学好这门学科,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是新闻学最富有魅力的方面。

二、新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演进

  新闻学不管如何发展,终归是一种手段,决定性的因素仍然是内容。所以新闻学唯一不变的定律就是内容为王

  新闻学在学术思想上的演进不是线形的,而是橄榄球形的。即每一次经典理论的提出,都会引发一系列新思维、新实践、新认识的发散式的变化,但慢慢又会随着实践的展开而趋于相对统一,直到另一个新的共识的理论的产生。所以新闻学术思想的演进像一连串的橄榄球。由于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基本是并行的,所以在这里一起介绍。

  1.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传统及其演进

  总的来讲,新闻学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生传播三个阶段,其实践形态表现为自然传媒形态,组织(家国、宗教、政党、大众)传媒形态,天下传媒形态。

  第一阶段,20世纪之前。这是和人类文明几乎伴生的阶段,我们称之为自然传媒阶段,主要特征是人际传播。西方的新闻学为自己追溯了一个祖先亚里士多德,并将弥尔顿、密尔、索绪尔等人的理论奉为经典。亚氏的修辞学被西方学界认为是现代传播学的人本源头,弥尔顿和密尔的论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的理念,被认为是新闻学的灵魂理念。尤其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以来,所有的理论与实践都围绕这一理念展开。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个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枝笔纵横四海,一张报横扫天下,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这里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20世纪初到60年代,随着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国家、政党、宗教等力量纷纷将传媒作为改造社会的系统的工具,因此,这一阶段,新闻理论与实践都集中于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施拉姆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新闻学的四种理论,即权威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和共产主义。强调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公器的作用,对后世新闻传播的影响巨大。后一阶段是60年代到90年代,这是大众传播的黄金时间。尤其是随着电视的飞速发展,由单一组织发出声音为主要特征组织传媒形态逐步演化为由大众发出声音并由大众接受的大众传播形态。但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阶段所谓大众还是以精英阶层为主。这一阶段登峰造极的表现是1991CNN直播海湾战争,伟大的特纳将新闻的定义由“TODAYNEWSTODAY”改为“NOWNEWSNOW”。这一全新的实践结束了组织传媒时代,开启了天下传媒时代。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社会生产能力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人们不仅仅可以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也可以通过对虚拟世界的改造来改造真实的世界。传媒不仅仅成为适应社会生存的工具,而且成为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工具。传媒开始走向还原为交往本身。

  2.中国的新闻传统及其演进

  中国的社会治理结构与信息传播方式自出一炉、自成一体,很早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播体系,我们称这为家国传媒。这种体系最大特点是两个,一是与中国文化的演进共生,二是由于文明早起,政治早熟,而具有非凡的政治传统。

  在人际传播阶段,以知天命、行天道,家天下、大一统为主要思想纲领,以政治、伦理、教育、传播四位一体为主要社会传播模型,以治平修齐为主要传播训练机制,以文以载道为主要的传播格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主要传播价值取向,以攻心为上、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为主要传播策略,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新闻事业突飞猛进,其与组织传媒紧密相关。无论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新闻宣传都是一个重要的力量。康梁,孙中山,章太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等人,都是新闻宣传的大家,又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共产党更是以枪杆子、笔杆子两杆子打天,其于新闻宣传理论与实践,上承中华传统之文化,下启动改造社会之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的宣传理论体系,确立了党的新闻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忠实可靠地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基本工作格局,为全世界所瞩目。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中国的宣传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思想层面,总有一些西方国家把中国新闻宣传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认为新闻宣传讲党性就是扼杀新闻自由。这个论调在九十年代最盛。我们这些年的新闻实践足以击破这些无知的言论。二是实践层面,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宣传已经进入到无所不在的阶段。通俗地讲,是从我说你听进到大家说大家听的阶段。传播形式的空前发展,使得宣传内容又成为当前发展的核心。这是当代新闻宣传的根本。

三、媒体影响力和有影响力的媒体

  从效果层面讲,影响力是宣传工作最终极目标,因此需要单独介绍。

  1.媒体影响力

  通俗地讲,影响力就是媒体左右人的能力。影响力的本质是作为宣传主体和资讯传播渠道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社会行为打上的属于自己的烙印

  烙印有两个层面的特性,一是传者的层面,一是受者层面。

  从传者层面讲,有物质属性和社会能动属性。广播、网络、电视就是一种物质属性,对新闻的选择、编辑、整合、解读算社会能动属性。在一个传媒环境生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它的物质属性是一个定量,而它的变量是社会能动属性,媒体怎么去编辑和解读新闻,从而决定媒体的不同,媒体竞争往往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发现网络媒体有些不一样。网络媒体既有强大的物质技术作为支撑,还有编辑、选择、解读新闻这样的功能。网络媒体的竞争有两个变量:一个是它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比如Google、百度、博客等新技术的冲击,技术竞争会持续下去。另外就是社会的能动属性的竞争,网络媒体之间的强弱互换取决于两个变量。

  从受者层面,是注意力。在物质生产领域,如果没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的引入,是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的。同样,在精神生产领域,如果没有社会必要消费时间的概念的引入,我们也永远不可能找到注意力与影响力的价值尺度老百姓根本不会对他都没有时间去考虑的问题下负责任的结论。

  所谓社会必要消费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交往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形式下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消费时间。换言之,就是一个人从接触某种信息开始到他决心采取行动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种事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物质被消耗了,也没有什么新的物质产生,但是,却花费了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做出了影响自身生活的选择。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只要交往和传播条件允许,一但有人短于社会必要消费时间作出决定,就会立刻使事物发生变化,引起新的条件的产生,比如在股市中,只要有人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就会立刻引起股价的涨跌,而股价的涨跌就变成了此前尚未做出决定的人用以决策的新信息,从而逼迫他迅速作出选择,否则,前提条件将不断地变化下去。这就是现代社会不仅仅加快了物质生产发展的规模,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的根本原因社会必要消费时间必须大大缩短才能赶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被大大缩短而带来的变化。

  然而,这一切必须在信息传播和贸易流通非常发达的时代才能做到。于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迅速作出决策的需要就呼唤出了一种新的可能全面而及时的传媒。信息的不完备是人们正确做出选择的大敌,但是,如果要收集尽可能完备的信息,那就要花费更多的社会必要消费时间,因此,专门负责各种资讯的传媒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这就决定了谁是有影响力的媒体。

  2.有影响力的媒体

  有影响力的媒体的概念是两个,一个是权威性,一个是覆盖面。权威性来源于公信力,覆盖面来自于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

  媒体公信力需要积累。一方面需要一大批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具有高度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和良知的记者、编辑、评论员、主持人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一大批熟悉现代媒体运营、策划、营销的管理人员的努力。这是整个社会新闻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看清楚当代中国新闻宣传事业的本质,也不可能搞好宣传工作。

  媒体覆盖面需要策划。建议多看看各类排行榜。再来对比一下我们平常做宣传时的合作媒体和邀请的记者,就可以算出我们对青年的覆盖能力。全球企业竞争力排行、世界报业协会排行、AC尼尔森的排行都可以看看。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世界报业协会在第60届年会上公布了2007年世界日报发行量排名前100位的报纸。中国共有25家报纸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行列,除《参考消息》外,中国其余24家进入发行量百强的日报分别为《人民日报》(第8位)、《扬子晚报》(第21位)、《广州日报》(第22位)、《南方都市报》(第26位)、《信息时报》(第29位)、《羊城晚报》(第31位)、《楚天都市报》(第36位)、《燕赵都市报》(第39位)、《齐鲁晚报》(第42位)、《新民晚报》(第43位)、《21世纪报》(第52位)、《钱江晚报》(第53位)、《现代快报》(第57位)、《南方日报》(第59位)、《都市快报》(第60位)、《大河报》(第63位)、《武汉晚报》(第65位)、《北京晚报》(第67位)、《华西都市报》(第71位)、《今晚报》(第87位)、《半岛都市报》(第88位)、《青岛晚报》(第89位)、《每日新报》(第99位)、《新快报》(第100位)。应当研究一下这些媒体的影响力。

  3.警惕精心策划的媒体传播正成为竖在真相和人民之间的一堵墙

  引用一段著名学者李希光的话: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这种所谓的文化的产业化和媒介的产业化的目标,说到底,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日渐低俗化的娱乐文化,它最终不是使人民的娱乐生活更丰富了,而是使人民的眼界更狭窄了。过度的商业传媒环境使我们正进入一个瞎子和聋子的时代,最可怕的我们的眼睛、耳朵还能看到,听到,媒体的畸形传播使我们接触不到事件的真实全貌,比如关于对农民工的了解,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是民工犯罪了,民工跳楼了,可是我们缺少途径去了解民工的日常生活,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辛勤劳动善良守法的。

  但为什么媒体给我们的大多是负面的呢,因为负面新闻能抓住眼球。结果就导致农民工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扭曲了。今天,如果没有媒体的存在,我们会亲身去实地了解民工,我们看到的是更真实的。精心策划的商业媒体传播就像是挡在真相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堵墙,没有这些肆意的炒作,没有煽情的或是充满血腥的报道,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更真实的世界。可以说,那里有精心策划的商业传播,那里就没有了真正的人民之间的感情、良知和真心的传播。

  结论:我们需要了解新闻学,需要了解传媒,但更重要的是发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通过传媒的手段向青年传递我们最真诚的感情,真心引导青年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Via:中国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