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参加支农劳动的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4个班级202名师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卡米力﹒阿不力克木的带领下,顺利抵达了支农地点--农八师143团11连,开展为期二十天的支农劳动。在此之前,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子荣教授、副书记卡米力﹒阿不力克木先后三次抵达支农地点查看相关情况并与当地连队领导商定此次支农劳动的具体细节。
为了保证2013年学院支农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专门聘请了两位经验丰富的维吾尔族大师傅,制定了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饭菜的卫生、营养、多样,满足了各族师生的饮食需求。同时配备一辆微型轿车用于物资采购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在过去十天的劳动中,学院带队老师始终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做表率,同学们也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和高涨的积极性,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同时开展劳动竞赛,使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各班拾花能手层出不穷,拾花日产记录逐日攀升。学院鼓励广大同学利用平时的劳动业余时间阅读《历练归来》等读物,同学们学习到了往届学长们的劳动体会和收获,对于支农劳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获取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拾花劳动之中。劳动的历练不但让大家在农田里重新认识了自己,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绝大多数从未见过棉花的同学来讲,最初的难熬时期已经过去,大家对今后的劳动建立了信心,这门成长的必修课教会了同学们坚强、忍耐、自立、团结,更使大家对走进三农、服务三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学院支农师生的到来受到了连队领导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连队领导亲自落实了师生的住宿、水电煤等日常生活问题,在劳动过程中,学院师生与11连的广大群众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学院支农劳动领导小组与连队始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并协商开展支农工作,目前为止,学院带队老师及学生未与当地群众发生任何不愉快事情。11连干部职工通过口头、广播等形式对学院师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细致认真的劳动态度表示了极大的赞扬和肯定,并号召全连职工向农大师生学习,在生活中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中秋节当天,一辆工程车在施工过程中,无意中破坏了用水管道,导致驻地不能正常用水,连长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进行抢修并亲自向学院师生进行解释和表示歉意,周围住户也积极向学院学生提供生活用水,经过众人的奋力抢修,终于在傍晚时分恢复了正常供水,使学院师生渡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
支农的条件是艰苦的,支农的生活是丰富的,支农的精神是传承的,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师生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学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深入基层,服务三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