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大三姑娘古海尔与住村工作组的故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24浏览次数:64

大学生新闻中心讯(通讯员:郭忠军) 海尔,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121班学生。她的名字翻译成汉语是“珠宝”的意思。这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在2015年的暑假,正像自己的名字一样,犹如一颗珠宝,成了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村工作组的“宝贝”。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库勒都买里斯村,2014年迎来了第一批来自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住村工作组。工作组的到来,让村里原本狭小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柏油路;让孤苦寂寞的孤寡老人,享受到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天伦之乐;让黑罩袍下的农村姑娘,亮出了美丽的长发。小村庄的变化凝聚着住村工作组的汗水,暖了老百姓的心,也感动了那个叫古海尔的年轻人。

古海尔,是一个腼腆、内向的维吾尔族姑娘。起初,她也并不知道工作组是干什么的,但是,暑假回到村子,切身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老人和工作组聊家常,青年和工作组打篮球,就连孩子也喜欢围在工作组的周围蹦蹦跳跳。渐渐的她知道工作组已经成了村里的一部分,已经是乡亲们的知心人。走访入户、修路建桥、扶贫帮困,处处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向宿舍的汉族同学学习汉语

 

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讨论

古海尔开始关心、关注工作组。工作组的各种文体活动她都积极参加,还在工作组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每次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她更是发现工作组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真诚,对待老百姓的困难,都竭尽全力,想办法解决,对各民族群众就像亲人一样。这位内向的姑娘终于忍不住鼓起勇气找到工作组,请求和工作组一起工作,为这个小村庄的发展尽一份力。工作一开始,古海尔就遇见了一个大难题。由于自己是民考民,汉语不好,与大家交流成了问题。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她主动参加了基层工作组举办的汉语培训班,与这里的村民一起学习汉语,每天就靠着自己蹩脚的汉语和略带羞涩的比比划划和工作组的叔叔阿姨们交流。工作组成员的热情,加上自己的那份韧劲,让古海尔很快和工作组打成一片。工作组更是把这个学农的大学生当成了自己团队的一份子,大家很多时候都是吃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很多当地的老人都摸着古海尔的脑袋说“好娃娃,上了大学有出息了,能代替我们帮帮工作组了”。

住村工作一个大难题就是语言不通,工作组的很多同志都因为这个问题,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古海尔利用自己语言优势主动承担起翻译任务。住村组在工作时带上这个贴心的“小跟班儿”,走访入户等工作一下轻松多了。

为了使工作组能更容易和当地老百姓交流,她主动开办一个日常维语学习班,帮助工作组中听不懂维语的同事克服语言困难。尽管假期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她教会大家的“亚克西”、“勒和麦特”、“阿恰”等简单的日常用语,都为工作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一个假期的协助住村工作让古海尔体会到了住村工作的复杂和艰苦,有时工作任务多,她就和工作组成员一起加班加点,即使错过饭点,也要一直忙碌到深夜。饿了就啃几口干馕,渴了就喝几口白开水,说起来清苦枯燥,但看着身边忙碌的住村组和翘起大拇指的乡亲们,古海尔的心里却甜滋滋的。

古海尔执着的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不仅得到了当地干部和工作组领导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连连点赞。很多邻居都夸古海尔的爸爸生了一个“好巴郎”。

古海尔说:这个暑假充实而快乐,我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这份作业需要和工作组的叔叔阿姨齐心协力,这份作业需要用心用情,这份作业需要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通过这份作业,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领导与农学院领导、老师、古海尔在农学院楼前合影

今年10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领导特意来农学院找到相关领导,感谢我校培养了古海尔这样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并希望我校多做宣传,鼓励大学生参与协助住村工作。农学院也第一时间宣传海古尔的事迹,召开主题班会和交流会宣传学习她的事迹,并组织相关领导和学生共同探讨大学生参与协助住村工作的长效机制。农学院的很多大学生得知古海尔的事迹后都纷纷表示,利用假期时间一定积极参与到协助住村的工作中去。

 

农学院召开大学生暑期协助住村工作主题座谈会

 

暑期协助住村工作主题座谈会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