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谈经验】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发布者:郭应许发布时间:2018-04-27浏览次数:573

大学生新闻中心讯(责任编辑:赵晓露)

【开栏语】

 在学校里有这么一群可亲可敬的人,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平均教龄超过30年,他们退而不休,每天穿梭于教学楼、课堂;他们认真聆听每一位老师的讲授,耐心帮助老师们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以认真踏实、客观公正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以及各类教学检查、评估、评优、评审工作,为学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他们就是学校的本科教学督导老师。今日起,学校新闻网开设【教学督导谈经验】专栏,让专家经验助力我们成长进步。


【教学督导谈经验】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校本科教学督导 乔 箭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的核心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传授的是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育人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从毕业留校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在老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在教学实践的摸索中,对如何做一个老师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我讲授的是专业基础课程,应当以传授思想方法为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真可谓至理名言。正确的思想方法不仅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还可以用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其他问题。


例如,在“材料力学”中,研究对象是从脱离体到截面,一直到点,用截面将外力对构件的作用效应层层剥出,显示出来,最终找到决定构件承载能力的因素,将其量化,通过计算时的外力效应小于材料的自身抗力时得出结论,即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在推导应力计算公式时强调静力、几何、物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这是解决变形体力学问题的一个普遍的研究方法,言必有据,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公式,而是学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最终的成功。


又如“钢结构”课程,承载结构由基本构件通过一定的连接方法形成结构,基本构件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方可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这样,设计基本构件就应从承载能力的要求着手。有了这样的思想方法,课堂上才有师生间的交流,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趋势是回归本科教育,世界知名高校都在检讨和反思本科教学,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不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同时也在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关注学生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必须要了解世界高等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学科思维、自学和掌握学习。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那就是如何做人,如何不断完善自己。


大学四年奋斗目标应当明确,要满腔热情地努力实现愿望,根据自己的承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参加有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


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还是走向社会之后,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内容,师生、同学、同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作为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我建议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解决,既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和处境认知对方的观念,体会对方的感情,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个性、方式等,从而找到相处的最佳途径,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尊重是相互的,理解也是相互的。例如刚开始学习相关理论时,同学们在课堂上做其他课程的作业,老师点名批评,同学针锋相对。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换位思考”,学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工作和付出的劳动,怎么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做?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只要求别人付出。通过这样的引导,师生间的误会和烦恼就解除了。


教师,立德树人,神圣光荣。选择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热爱学生,就会有饱满的热情。热爱研究,就会乐此不疲。热爱教书,就会有更多的快乐。


相互理解和接纳,是一种在交往中伴随始终的心理过程,因此如何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避免误会和偏见,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的最基本条件。人际关系和谐,同学们的心情愉快,这样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习,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