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4-24浏览次数:33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具有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特点,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青年成为一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生力军。革命和建设事业,科学和艺术事业,青年历来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对青年寄以重托。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工作中要坚持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救亡图存,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少青年抛头颅、洒热血,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为的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陈望道,浙江义乌人。19166月从日本留学回国,1920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成为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青年,时年29岁。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是李大钊。19195月,30岁的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份--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完整的介绍。这是中国人箸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它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它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昔日从事新文化运动,最早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的陈望道,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追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192746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于28日英勇就义,年仅38岁。青年要学习李大钊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青年要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毛泽东、邓小平著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分析世情、国情、民情新变化,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持之以恒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做好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工作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深入开展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坚定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第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第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开展学雷锋活动和中国--东盟两会一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团员青年带头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社会青年、带动青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第一,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青年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推动理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对文艺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要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原创能力,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大力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青年鲁迅19185月(36岁)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块奠基石。1921年初(39岁)创作了著名的代表作《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个不朽的典型。鲁迅从1918年起成为《新青年》杂志的重要撰稿人,并参加编辑工作。他的作品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后,已成为全国青年敬仰和崇拜的偶像。青年要学习鲁迅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精神、创造精神,学习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孺子牛奉献精神、严谨的写作精神。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学习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论述。还要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第二,加快发展和改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最主要的领域--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工作。其一、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性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注意实践价值与实际效果,推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这方面,青年的突出代表有:毛泽东1925121日(32岁)反对当时党内存在右倾和左倾两种倾向而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分析论文;列宁29岁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现在出版的《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1至第5卷中(含《共产党宣言》),都是马克思、恩格斯30岁以前的著作,都是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文献,是青年学习的典范。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反映最热切的时代呼声,为重大现实问题的主攻方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其二、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自觉抵制错误观点,杜绝虚假新闻。其三,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艺术、群众文艺等各领域的青年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作中去,创作生产文艺作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青年文艺工作者推出优秀文艺作品的指导思想。其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建设的核心内容和远景目标,对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出了根本要求。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青年组织的团广西区委,把学习实践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体落实在行动中。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石。

  (一)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服务设施,援建希望小学。2010年在全区受灾最严重地区建设2178个广西农村青年成才创业图书室。截止2010年末,广西希望工程筹措资金5080.15万元,2008201110月援建希望小学80多所。

  (二)广泛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4年来,成功开行南宁--北京圆梦号专列,免费搭乘5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北上求学,帮助了6677名农村困难家庭大学生踏进大学校园,还资助400多名高中学生返校学习。

  (三)开展让温暖一起回家--广西服务万名外出务工青年2012年春节返乡系列活动。即开行一趟广州--南宁的青春温暖号爱心专列,免费送1000多名在广东务工的优秀或困难青年、农民工返回广西;包一架温暖团圆飞机,送100名不能返乡过年的在粤务工青年、农民工的子女赴广东与父母团聚。赠送外出务工青年和农民工1万张以上返乡车票。1万套以上孩子运动服、1万本以上《新华字典》和1万张爱心电话卡,开展1万对城乡家庭手拉手温暖帮扶活动,评选1万名各级优秀务工青年和聘请1000党建带团建宣传员。在社会上掀起关心爱护外出务工青年的热潮。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一)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的正确方向。推进一般国有文化院团、非时政类报社报刊、新闻网站等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一般时政类报社报刊、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青年要带好头,做表率,树榜样,勇于改革创新,告别财政拨款的饭碗,主动到社会、到市场去施展聪明才智和展示青春风采,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青年要在这方面有大的作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三)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努力构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

  (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作为青年组织的团广西区委,2010年,举办同心扬激情-中国-东盟青年营、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活动,推动中国与东盟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还参与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建设完成中越青年友谊纪念手印墙,留存了中越两国部分国家领导人和中越3000多名青年的手印,两国共青团中央在中越青年友好论坛上共同发表《中越青年友好倡议书》。增强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青年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战场上,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模范行为,创建佳绩。青年的言行举止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Via: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