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学角度看台湾问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9-24浏览次数:471

一、关于学习历史的几点体会

  历史博大精深,历史研究永无止境。广义的历史学是指世界上一切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而狭义的历史学则指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在这里仅就自己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汇报四点体会:

  一是要学会尊重历史。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明今昔。这句话本身体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态度。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影响着这两个国家与有关国家的关系,对这两个国家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只有承认历史,才能知道事物的真相,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尊重。

  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历史更不例外。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清科举制度,推出时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利于统治阶级从社会上网罗人才,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但同时这种制度严格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中国几百年的人才缺乏广阔视野、科学知识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到中国在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只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事物,才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历史上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受当时时代环境的制约,对其评价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朝时期,用当时的评价来看,北方地区的五胡十六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一个黑暗的时代。可是我们现在再回头看,发现经过这个时期的动荡、兼并,中国的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反而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要客观看待事物、把握历史规律,一定要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去考察。

  四是要有职业精神。这一点主要是感慨于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史德和正气。如司马迁忍辱负重作《史记》,北魏时期的史官崔浩因忠实记录得罪权贵而被满门抄斩等等。正是这些先人敢于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敢于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才使得后人能够看到一部部价值连城的历史记载,才能够了解到历史的真实面目。

二、用历史的方法认识台湾问题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用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来研究工作。在这里,我主要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对台工作,讲一讲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一般讲台湾问题,通常要解答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二是台湾问题背后的复杂因素,三是两岸有关政策发展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关于主权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知道,领土完整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表现。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主要表现就是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通过历史考证的方法,可以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

  一是对内的最高权。在人口来源方面,从1700多年以前开始,就有大陆居民赴台垦植,其后,历经三国孙吴政权、隋朝政府直到清末,大陆有数百万人赴台湾拓荒,推动了台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定居;在中央政府行使管辖权方面,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都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公元12世纪中叶以来,先是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以后历代又先后设置澎湖巡检司分巡台厦兵备道台湾府、台湾省等,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在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二是对外的独立权。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於中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条约和有关声明:1943121日的《开罗宣言》指出:在使日本所窃取於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726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10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国主权之下;二是国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5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是防止侵略的自卫权。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第一个是从1624(明天启四年)开始,荷兰、西班牙殖民者相继侵占台湾,到1662(清顺治十九年),郑成功率众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第二个是1895(清光绪二十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18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大陆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日本最后是在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的惨重代价后才占领的台湾。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七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十余次武装起义。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据统计,日本统治台湾50年中,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者统治共牺牲了60多万人。

  2、关于台湾问题背后的复杂因素

  要看到台湾问题背后的复杂因素,必须宏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形成并延续到今天的台湾问题背后,很重要的就是美国因素。

  回顾一下中国现代史,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派遣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武装干涉两岸关系。1954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於美国的保护之下,造成了台海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197110月,联合国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1978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美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91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828月发表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一七公报。但同时,美国政府在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

  3、关于两岸相互政策的发展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用历史学横向比较的方法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政策发展的脉络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关于两岸相互政策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大陆最早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但是到1955年时,就已经提出了战争与和平两种方式,并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台湾当局在这个时期主要提出的是反攻大陆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等方针。

  第二阶段,大陆方面在1979年以后,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包括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1981930日,叶剑英委员长在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提出了九条和平主张;19836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阐述了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具体构想;19921012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531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而同时期,台湾当局随着蒋经国的过世,台独势力逐渐走上台湾政治舞台,台湾当局从台独纵容者、支持者进一步演变为台独执行者。199669日,李登辉以私人身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199979日,李登辉发表两国论;20003月,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上台执政;200283日,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论;2006227日,陈水扁当局宣布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运作。两相对比,不难看出,这期间大陆方面对发展两岸关系是充满诚意和善意的,而台湾当局则严重背离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一阶段,正是在大陆的坚定推动下,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两岸民间交流得以日益扩大,民众往来规模得以大幅增加,经贸合作得以不断深化,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当局则因为不断制造事端,被称为麻烦制造者

  第三阶段,也就是从去年5月份马英九上台执政以来。一方面,中央陆续出台一些对台工作新的指导方针,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两岸要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去年12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成为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台湾当局积极修正其对大陆政策,马英九先后提出了正视现实,共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以及为民兴利、两岸和平等主张。一年来,经过共同努力,两岸实现了三通、中华台北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熊猫团团圆圆入岛、两会(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9项协议和1项共识等,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以上是通过历史学习的方法介绍了一下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对于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Via:中国共青团网)